游戏化的效用范围和配合手段发表时间:2019-02-15 10:35 “游戏化”到底研究的是什么? 是研究人们为什么肯长时间重复“无聊”的动作,做“无意义”的事情,并且乐在其中。然后利用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方案,影响人的行为。 游戏化被应用最多的领域是:营销,培训,人员效率提升和健康管理。企业每年投入在”游戏化“改造的经费一直都在上升,2016年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。有相当多的知名的研究所和咨询公司在开展这项业务。甚至Yukai Chou本人的公司也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。大家都很看好这个领域的前景。昨天说了,全球2000家顶尖企业和机构的70%都在做”游戏化“改造,但是80%的游戏化改造都失败了。(数据来源于 Gartner)这主要是因为对”游戏化“的理解出现了偏差,也因为企业管理层并没有持续地推动”游戏化“改造。 美国有一家华裔小伙开的公司,在手机游戏中植入薯片公司的广告,使得薯片公司的销售提升了20%。这本身根本不是游戏化,但连美国媒体都搞不清楚”游戏化“到底是什么,对这位小伙进行了专访。这小伙竟然认为自己无师自通的成为了”游戏化“应用的实践者,在采访中谈起了他认为的”游戏化“,结果被专业观众一顿批评。 有位公司领导跟自己的游戏化咨询顾问说,千万别搞太多的游戏化改造,否则员工上班要玩那么多的游戏,哪里玩的过来。 这些都是对”游戏化“非常经典的误解。 游戏化执行的另外一个大障碍,是推动力。从我介绍的模型中,大家应该能发现,对一群人的工作进行效率提高改进,只能是自上而下的,不存在员工自发改进的可能。这在现实中也能得到应征。再不合理的工作流程,再低下的工作效率,也会有人感到满意,因为可以少干活,可以磨洋工啊。员工既没有改变的动机,也没有改变的权限。如果老板不知道还有”游戏化“改造这种手段,想要改变效率低下的状况,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罚款,威胁裁员或者把员工一起骂一顿。 一个售后维修门店可以对自己的流程进行游戏化改造,可以强制要求员工参与到改造过程中,但是,没办法强制要求自己的客户参与。这好比电影公司推出一部新的影片,可以要求拍摄和制作人员按公司的方案修改,拍的尽可能美轮美奂,但是没法解决”观众不到电影院来“这个问题。所以要想让游戏化发挥最大的效用,还必须结合其他的手段-”社交“手段和”the fun theroy“ 是两个突破点。 社交手段的运用,可以在所有大火的电影宣传中看到案例。比如战狼2,流浪地球。正是因为有足够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争吵,才会使得电影得到更多的关注。一边倒的痛骂曾经也是炒作手段,比如富春山居图,不花钱去电影院看一次,你都不知道这片怎么个烂法,都没法参与到社会讨论中去。 最后的总结: 游戏化研究,起源于对游戏机制的思考,其根本还是研究人的认知和心理。抛开”游戏化“这个名字,这个领域研究的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、思维和行动。 无论是游戏化也好,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好,爬行脑理论也好,影响力理论,Nudge理论也好,她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:研究人,影响人。 心理学是最强大的工具。与其成天空喊”努力,奋斗“,不如静下心来,好好研究下,会事半功倍的。 下一篇经销商该如何转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