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账!运用“信任-回馈”原理发表时间:2018-04-04 16:30 有大约5%的人由于大脑有催产素产生障碍,容易辜负别人的信任/容易赖账,也介绍了人类之间“信任-回馈”这种社会协作方式是由于人类大脑产生催产素而得以形成和维持。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如何在现实商业中运用这个原理。 有大概3%的客户喜欢赖账,比实验结果显示的5%要低,这是为什么? 首先,“5%的人具有倾向于赖账的天性”,是在“双方互相不认识;实验只进行一次,不重复测试,也不交换甲乙方角色;无论怎么违反道德都不会被惩罚”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。以前,全国各地的火车站边上,烟店卖假烟的极其多。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实验条件几乎完全一致:路过的都是旅客,双方互不认识,一次性买卖;旅客买完了就走,买到假烟也没机会回头来算账;旅客已经坐车离开,卖了假烟也不会被举报。实际上,曾经有一段时间,在火车站附近的烟店几乎买不到真烟,卖假烟的比例远远高于5%。这就是说,如果没有约束条件,5%这个数字不是高估了,而是低估了。 实验不仅有甲方和乙方两方,还有第三方-实验组织者的参与,实验组织者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第三方监督作用,约束了乙方赖账的冲动。如果所有的实验过程仅有甲乙双方(从组织实验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),依据上述现实生活中卖假烟现象进行推测,乙方独吞全部金额的比例会更高。 说到这里,我们已经有了第一个解决赖账问题的可选方法 - 引入第三方监督。这里所说的第三方并不是指政府部门,我们没能力敦促政府来替我们做监管,政府很忙的。我说的第三方可以是其他周边门店,当地维修界有影响力的人物,可以是给门店供货其他供应商,甚至可以是门店周边的其他商铺和邻居。赖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他们不希望自己赖账的行为被别人知道,因为这会导致社会舆论对他们不利,也会导致其他和他合作的各种供应商对他失去信心,他会付出代价。所谓的“引入第三方”,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拉着这些人现场给你做见证,只需要在日常接触过程中,有意或者无意的说起你们也给当地什么其他门店供货了,当地维修界比较知名的企业跟你们很熟,或者周边小区住着你们家的亲戚,这就足够了。当然,这个引入第三方的办法只能降低对方违约的概率,对于从一开始就打算赖账和真的无力偿还债务的门店是无用的。 解决第三方监督这个问题以后,第二个着眼点是解决“双方互不认识,一次性交易“的问题。供应商需要经常巡店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混脸熟。经常听听门店的诉苦,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自然能够拉近距离。熟人之间的欺诈行为要比陌生人之间发生概率小很多(传销除外),因为熟人之间天然存在着受害一方的反制手段。 第三个着眼点是解决“角色互换的问题”,经销商和门店往往站在自己角度出发,不了解也不理解对方。除了通过沟通增进了解以外,对于喜欢吹牛,讲排场的供应商有个建议,适当的时候喊喊穷,装装穷是有好处的。除了顾虑产品安全性和发生索赔的情形,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供货方是不是500强企业,有多大排场。比如,存钱肯定找银行,买根钉子非得去沃尔玛商场吗? 除了上述几个建议,还有一个方法- 缩短结算周期,让每次付款的金额看起来都不大。如果三个月一次结算3万,不如每个月结算1万,分三个月结算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的手机现在是每个月100元的套餐,通讯公司让你在一次性支付1200一年和每月支付100元之间选择,你会选择哪个方案?尽管两个方案按年计算,结果是一样的,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。如果门店坚持3个月一结算,我们可以提高3个月一结算的价格,让每月一结算的价格看起来更有吸引力。跟门店解释的原因也很简单,结算周期长,财务成本也更高,价格提高有理有据。 减少单笔铺货量也是一个方法,如果一个门店每个月只能卖2箱油,非要铺10箱货给他,指望他到了月底给你结算10箱的货款是不现实的。从门店的角度来看,这10箱货扔过来和甩货给他,让他背锅没区别。 在和门店打交道过程中,有两个方法很有用,一个叫Foot in door(卡门策略),一个叫Door in the face(要价还价策略)。 Foot in door(卡门策略)是指,在提出一个大要求不容易满足的时候,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让对方先答应,再提出更大的要求。这类似于用脚卡住门,不让门关上,再图谋以后。这个方法适合陌生人也适合于熟人。有一个心理学测试的经典验证案例,在大学里让学生做很无聊的算术题,先做10道题目,做好以后再要求学生多做10道。结果参试的20名学生中有12人同意再做10道题。这种心理状态大致可以描述为,“做都做了,不差多做两道”。在股票市场上也能见到这类情形,“陪了三分之一了,再陪点也不怕”。这可以归结为是因为人们不舍得放弃已经发生的付出,或者已经损失的沉没成本。 使用卡门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,注意前面小要求和后面的大要求不能差距太大。比如你可以先借打火机,然后再借根烟抽,成功概率就很高;但是你先借人家洗手间用,然后再借人家房子住,成功概率就不会很高。要想借房子,你得先要求人家留你至少住一晚,然后再徐图渐进。 现实运用中,如果门店欠你1万,你可以让他先还3000,拿到3000以后(必须在拿到以后)立刻要求对方再多还1000(不能分两次,必须接着就提出多给1000的要求),这样拿到4000的概率就很高。举个网友告诉我的案例。他的货有进店难的问题,他的经销商跟门店店长说,只要能把货摆上店里的货架,再拍照上传给厂家,厂家就会给门店一张50块钱的电话充值卡,过两天再把货撤走。很多店长经不起50块钱的诱惑,觉得摆摆又没什么损失,就让经销商把货摆进去了。接下来几天经销商再通过与店长的沟通做工作,甚至直接在店里帮助门店向车主推荐自己的产品,让销售启动起来。这个案例就是卡门战术的具体应用,尽管没有学过心理学,这位网友属于无师自通,自学成才的高手。 第二个方法叫 Door in the face(要价还价策略)。和卡门策略正相反,是指当一个要求可能被拒绝的时候,先提出一个对方无法接受的,更大的要求让对方拒绝,再提出自己原先的要求,对方接受的概率会大大提高。一方面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框架效应。我想很多人都有体会,来个朋友张嘴问你借10万,你实在不想借,最后又不好意思,掏出5千给他说不用还了。如果对方张嘴就问你借5000,你可能也一样不打算借,最后掏出500给他说不用还了。简单说,这个方法就是故意讨闭门羹吃,然后让对方产生内疚或者亏欠的心理,在被框架住的高要求下,给出一个对方认为比较低的,他能接受的补偿措施。正常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都会产生内疚或者亏欠心理,这是天性,改不了的。 还是用要账为例,如果你想要对方还3000块,就提出让对方还1万,对方拒绝以后,再问对方能不能还3000先(或者等对方提出一个方案),这样成功的概率就很高。等拿到了3000以后再利用上面的卡门战术,多要1000。卡门战术和要价还价战术是可以组合运用的。在上面提到的心理学测试中,先要求大学生做40道算术题,然后降低要求做20道题,20名参试学生中有18人同意。这个方法往往比卡门战术更有效。 注意,这个方案在熟人中应用成功的概率比较高。在陌生人中也有成功的可能,但一般得到的金额比较低。不信的话你可以做个测试,去火车站跟排队买票的人说,你钱包丢了,缺100块钱买票,大多数人可能不会理睬你,理睬你的人大多也只会给你个5块,10快。除非你碰到我,真碰到会掏给你100块的人的概率几乎为0。用来让人拒绝的那个诱饵要求必须是符合场景的,理由越能打动人,越让人觉得拒绝以后良心不安,效果越好。你可以说你动手术缺钱,让门店还钱,但是不能说你要去喝拉菲缺钱。 下一篇欠货款不还,还是人吗?
|